2008年5月30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检察机关最大民生课题是保障民权
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范建波

  “抗震救灾是全国人民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,检察机关要加大监督力度,严惩侵吞、挪用救灾财物和玩忽职守、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。”昨天,全国第六届检察长论坛在慈溪召开,围绕“提高履职能力与保障改善民生”的主题,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洪祥说:“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改善民生的落脚点是结合检察职能,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。”
  “民生”,就是“国民的生计”,生计是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,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“安家立业”。西南政法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龙宗智说:“关注民生进入法律操作层面,进入检察环节,就是要保障民权。”
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关注度的提升,民生的内容也不断完善和丰富。王洪祥说,检察机关不仅要查办大要案,还要查办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,尤其是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拆迁、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领域。因为这些职务犯罪对人民的生活生产影响甚大,人民的感受也最为深刻。
  “除此之外,侵犯民生权益的刑事犯罪也是检察机关打击的重点。”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长华说,对故意杀人、绑架、强奸、抢劫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,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、劳动安全、破坏资源、污染环境和坑农害农等严重影响公民生命健康、生产生活的犯罪,要坚持依法适时介入,从重从快办理,形成打击声威。而对农民工、下岗职工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,要提供便利。
  “基层检察院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,作为‘人民’的检察院,当然要把人民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。”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检察长张幸民认为,要把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,从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、社会公平体系建设入手,民主决策、依法行政,积极构建畅通无阻的信访“绿色快速通道”,让来访群众如沐春风、宾至如归。
  结合各地服务改善民生的做法,王洪祥说,要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保障民生的水平,发挥批捕、起诉、法律监督的职能,全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保障社会稳定。提到5·12汶川大地震,王洪祥心情沉重地说,当前全国人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。因此,检察机关要一手毫不犹豫抗震救灾,一手毫不放松检察工作。加大监督力度,严惩侵吞、挪用救灾财物的行为和抗震救灾中出现的玩忽职守、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。